我 愛 野 狼



作者:曉寒
2005/07/30


  奇隆看樣子是和狼挺有緣的,接的很多角色都有著狼的影子。最近看到一篇訪談錄,很有感觸,截取一段:

  漢民族當過太多朝代的順民,在性格上幾乎已是「本性難移」。在世界歷史上,自由從來是弱者的災難,獨立一直是順民的畏途。在草原上,溫順的綿羊群一旦「自由獨立」,就會被狼群吃掉。漢民族是從骨子裡畏懼自由競爭的民族……如果所倡導的自由獨立、頑強進取的狼精神,能被迅速接受,那麼中國的改革也不會如此艱辛和痛苦了。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你們看到從來没有看到過的東西,那麼生機勃勃的草原,那麼一種強悍的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漢族又是炎黃游牧先祖的後代,人們的血液裡還遺存著游牧精神和狼精神,此書能够喚起人們潛意識深處的炎黃基因。

  我認為真正打動年輕人的可能是草原狼神奇智慧、強悍進取、勇敢無畏的原始生命力和戰鬥力。這種精神曾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和性格。人的祖先是獸,而生命活力和戰鬥力是與獸,特別是猛獸(如狼)結合得最緊密。人應該脫離獸性,向文明人進化,尤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應該繼續進步和發展。但人在本質上是動物,因此在進化過程中,又不能完全與獸性徹底脫離,因此需要在性格上經常「復古」。狼性的回歸是一種精神的回歸。如果人類在拋棄獸行的同時,也拋棄了生命活力,就會發展成「單面人」、「機器人」、「克隆人」、「電腦人」,甚至是「植物人」。一旦喪失了生命活力,被異化的人來還有什麼真正的歡樂和幸福可言?



  如果說十一郎體現的是狼的自由獨立和生命活力,燕逍遙體現的是狼的孤傲不羈、不屈不撓和勇往直前,那《廣州碼頭》裡我期待看到的是狼的強悍進取,智慧狡黠,為達目的戰鬥到底。

  兩千多年來,從古匈奴、突厥、鮮卑一直到蒙古,始終認為華夏民族具有「羊性」,這與魯迅現在對華夏農耕民族的「診斷」,驚人的一致。而《廣州碼頭》的時代,清末民初,更是中華民族最軟弱的、受盡淩辱的時代。軟弱民族意識和要求,軟弱的國民精神,外國列強,始終強大的封建勢力……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小裁縫文阿陸是如何成長為一頭狼的呢?周旋於各種勢力,避其鋒芒、養精蓄銳、待機反擊……

  我喜歡《鐵拳》最後一集中被激怒後猙獰的康杰,我喜歡五陵筆下那個「目光像雪地裡離群受傷的孤狼」的若寒,我也喜歡那個和尤導抬杠的堅持自己「不是倔強」的倔強的奇隆:PPP

  我一直在想,某人冷對香港媒體時的酷勁,某人拖著重傷的腿連打七場比賽時的慘烈,一定很有狼的風姿吧!呵呵,俺很BT,俺愛大野狼!!



回《奇毒攻心》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