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隨筆31:將搞笑進行到底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山居
2004/10/27



  《絲路》和《鐵拳》都是製作水平極高的作品,都是走那種舉重若輕,不著痕跡間追求完美的路數,但這兩部戲還是天南地北的,不單是題材、內容這些外在表像,吳在其間所刻意追求的風格更是南轅北轍。不能說孰優孰劣,只是說見仁見智。

  在《絲路》中,只有角色沒有演員,無論是製作方、導演還是吳自己都是如此,展現在觀眾面前(尤其是奇迷)面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是一個名字叫燕逍遙的古人,在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一絲一毫以前吳在影視劇中曾經顯露過的神情細節,在奇迷看來沒有一點的似曾相識之處。無法讓任何一個對吳的戲比較瞭解的奇迷想到以前的任何一個角色,或者想到吳本人在現實生活中接受採訪時所曾經展現的一些神情、動作、細節這些方面。所謂見山還是山,此山非彼山來說,吳對燕逍遙的塑造完全成功了。

  在《鐵拳浪子》(TO悠遊:真是不習慣叫這個名字,還記得自己說過不知誰起的這個名字,還有後面說的那段「天才與白癡的共同特點就是常能作出驚人之舉讓人目瞪口呆嗎?」每次看到這個名字就忍不住歎氣:天才與白癡果然一線之隔,都是絕非凡人所能及也。)這部戲中,情況則恰巧相反,才看了沒兩集就完全明瞭了:這是一部完全“吳奇隆”的作品,故意、刻意、全心全意的烙上了太多的吳氏痕跡。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擔任這麼重要的幕後工作,吳太想製作一部「自己」的作品,將一切能夠利用的資源全部都運用上了。於是,《鐵拳》的總體水平固然極高的,但太多的個人色彩使得熟悉吳的奇迷在看戲時難免會有似曾相識之感。不過,或許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另外的一種風格而已。

  但自己在看這部戲時就完全無法入戲了,不是戲不好看。更不是演員演繹方式錯位,只是角色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神情舉止、動作細節而是怎麼看就是看到的這個演員慣用的方式。一眼看去,看到的完全是演員,而不是角色。

  尤其是連很多背景的東西都散發著強烈的吳氏的信息,讓人不由自主的轉移注意力,笑得不行。除去表演這個方面不說,以下是拉贊助做廣告這一方面引起的讓自己看戲時發生暴笑情況的記錄,不知有人同樣注意到了這些東西。

  片頭曲才開始兩秒鐘,就看到擂臺正面掛著兩塊大廣告牌,左面是華誼兄弟,右面居然是檸檬葉子,超級顯眼,不由大樂。只是不知會有幾個人因為這個廣告而特地跑到北京去吃火鍋。餐飲業的地域局限性太強,這種全國性的廣告作用不會太好,除非將來準備做這個牌子的連鎖店,或者乾脆搞特許加盟的連鎖店也不錯。

  在後來康傑成為全國冠軍後,在體育館接受現場記者採訪的地點居然就在檸檬葉子廣告牌前面,實在無法讓人不笑:如果不聽臺詞,怎麼這麼像檸檬葉子開張典禮,飯店老闆在接受採訪,介紹飯店特色啊!

  好像記得以前吳曾經為淩雲摩托作過代言人,(腦子不好,記不清了。)在這部戲中,香港淩雲摩托也是贊助商之一,於是片中余小凱騎著淩雲的摩托,蠻拉風的。但這種帶頂棚的摩托在上海街頭從沒見過,國內應該沒有生產,尤其帶電子地圖,肯定價格不菲。余小凱從香港來,又是富家女,騎這個車子還比較合理。但讓一個小披薩店的老闆隨隨便便就送了一輛給為自己打零工的工人,自己就忍不住大樂:一方面這輛車子從哪裡買來的?另一方面這個老闆未免太大方了吧。



回品評《鐵拳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