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的眼淚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茉莉
2005/08/30



播出日期:8月29
∼從嘉心疼的眼淚

  這一幕,令人感慨啊!

  燕王用計毒害了皇叔李景遂,不久東窗事發,南唐主將其軟禁在冬屋,並打算廢其太子之身份,改立從嘉。

  從嘉百般不願,百般推辭,終為免父皇又添新煩憂,不敢多違拗。他一步出皇宮,回到鄭王府裡,就聽到其弟從善帶來的消息,燕王正鬧著要找他。

  他與從善三步併兩步就往冬屋趕去。

  就在大門開啟的那一刻,映入眼前的大哥∼頭髮散亂,橫眉豎目,手持半長不短的枝條,正在憤怒狂亂的追打著眾人。

  親睹這一幕,從嘉的心簡直揪成一團了,那個往日氣盛如虹、心機用盡、令人凜然不敢稍犯的大哥,如今卻像失了心神的狂魔。從嘉的眼眶不爭氣的溼潤著,他傷心的說不出一句話,任由眾人阻擋燕王,任由燕王將眾人摒退,粗暴的一把抓著他就往屋裡奪門而入,對他閉門責問………

  大概除了父皇、母后還會在心裡憐惜這個大兒子之外,所有的人不是畏懼就是痛惡燕王的。從嘉雖然和皇叔較親近,卻是在心裡對他的大哥深深的同情和心疼著,更多於責難。

  因為他知道燕王心中的苦,他瞭解燕王長久以來為自己套在身上的那個緊箍咒,讓他迷失了自己、害了別人,到頭來卻還是一無所有──那就是他不甘心被搶走的太子的地位。他一生都在為了成為太子而汲汲營營;卻求之不得、得而復失。

  此刻,從嘉的心情跟他大哥一樣∼他不想做太子卻不忍再執拗,讓他的父母愁上加愁,他對國家大事一點都不懂,一點都不想懂,卻不得不對他的父皇說,以後他會多加學習。他和他大哥其實是一樣的,終身受著求之不得的苦。

  看著他的大哥,跪在地上哭喊:再也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再也留不住太子的地位。從嘉的心比他還要痛,他茫然無所措,他蹲下身來,忍不禁要伸手去撫慰他的大哥,卻又不敢……眼淚不自主的就撲漱漱的流了下來。(特別喜歡這個橋段,奇隆演的好自然,彷彿是天然而成的真情流露。)

  ∼超愛這一段,那個燕王──李弘冀的演出真是亮眼啊!這個應該是內地的演員吧,真是爐火純青的演技!

  他的迷亂狂號、從嘉的軟弱無力和眼淚,多美多協調的對比著。稱得二人的演出更出色。(請容我用「美」這個形容詞,好像不搭,可是就是覺得想用這詞兒,呵∼)

  其實,從南唐主要遷都──皇太弟被下毒─燕王的計謀被揭穿──燕王得了怪病(這一段沒演出來)──燕王臨死前與從嘉的心靈相照(這個也沒這樣演出)。這一段歷史是相當有可看性的。但是劇情帶的好快喔,(可能是被剪,我亂猜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來看一看喔。



.他是佛還是魔?

  這一段也很精彩。也算是賦予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這段歷史另一個新意吧,而且是滿正面的喔:

  這日早朝時,眾朝臣為著是要繼續進兵統取各地,還是休養生息爭執不下,不歡而散。

  之後,趙匡胤與一眾人等,在茶樓裡一面聽著說書人說書,一面心裡正猶豫著:要繼續這樣奉著周世宗的幼子,冒著北朝天下再一次陷入紊亂的可能危機呢?還是放高眼光,趁著氣勢正好讓中土能夠長治久安?

  卻聽得說書的人正說到勸請唐李世民取天下的這一段話:「此乃天命,天命不取,何為忍小人而不顧大局?」趙的心中自是已有了定見。(這一段據瞭解中視刪了好多,很多沒看到,憾!)

  儘管趙匡胤的手下(主要是其弟趙光義及趙普)如何用一些手法,或者是天現異象∼又是青龍又是日下有日的,或者是魚肚裡有字……等等,來籌謀策變,最終的決定者還是在趙匡胤本身的意願。

  趙匡胤眼望著眾人一陣一陣的忙著製造神跡、天意,卻在心中獨自冥想著:「蒼天啊,我是佛是魔,你最清楚。」

  這句話正是用來表述趙匡胤內心的二個重要思考點:

  其一,他寧為蒼生冒著背負後世的罵名。(這是用詭計和不仁不義的手段得來的江山)

  其二,他自己心裡清楚,他的本心是只要權位權利的魔心,還是想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佛心?

  他相信老天爺也清楚。

  所以,儘管有造假,他願意把握這一次機會,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眾人去安排。

  所以,他等著看天命是否在他身上。他要看老天是否給一個「雲開霧散」、「燦爛陽光」的眾星捧月的朗朗晴空……

  ∼個人認為,編劇給予趙匡胤黃袍加身這樣的心路歷程,是一個太過完美、太過英雄式的歸結。

  不過,個人還算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啦,因為就歷史的角度觀之,宋太祖算是一個與民共生息的好皇帝,雖然我認為宋太祖不完全是那麼偉大,畢竟是說戲,還能接受。

  ∼說書的那一段其實應該更有看頭。(我覺得有被剪,因為接的有些突兀。)

  ∼順帶一提,當韓大人在金鑾殿上直言,趙家軍想握著兵權不放時,豪哥猛的一轉頭,哇喱!夠有架勢、氣勢,恕氣中含著霸氣,英的很!



*迷樣的愛情,迷樣的心,以及迷離朦朧的劇情安排。

  這是一種為增加愛情在劇中的化學效應刻意的塑造點。因為愛情的部分太確定似乎讓一部戲少了「欣賞性」吧!(純屬個人觀點,呵呵!)

  (說明一下,因為劇情很「朦朧」,所以只是我個人就到目前為止的劇情舖陳的觀點和猜測,可能會和往後劇情發展有出入,也和每個人的認知有差異。)

  其實我想這有幾個層次的階段性發展。

  在劇中──

  如果說,趙匡胤是娥皇的初戀大概不為過。初戀總是擁有最甜美的回憶,是女人最珍貴的珍藏品之一。所以我認為一開始很明確的娥皇是愛趙匡胤的。

  之後的發展,如果用另一種說法來看∼那是娥皇心中理想的、完美的趙匡胤在與那就在眼前的從嘉在較量。

  一個是如此遙遠不可得見的初戀愛人。一個是就在咫尺、所有的優缺點都明擺著、已經無所謂可得或不可得的,如此確定的愛她愛得眼裡不容二人的夫君。

  他二人熟輕熟重?她究竟心意屬誰?

  旁人霧裡看花,而娥皇本人呢也像雲中窺月般∼一樣迷濛難確定。

  但是這個在娥皇心裡的蹺蹺板是有變化的喔,劇情的安排潛藏著一些層次比重的不同,舉二個例來說:

  ∼比如晴兒曾先後二次責怪她老拿王爺的缺點和趙匡胤的優點相比較,她在心裡一面問自己:「我有嗎?」第一次,畫面出現的都是趙匡胤的身影(那應該是表現她心理反應的投射)。第二次,晴兒責怪她時,她也問自己同樣的話,但是她卻是一臉困惑的看著正在踢蹴球的從嘉,那麼專注的想著,畫面沒有顯現趙匡胤的身影。

  ∼當窅娘或晴兒向她提起趙匡胤時,她就一臉舊情纏綿,但是讓她面對從嘉時她又會自然而然的幫護著他。當從嘉讚美窅娘時,她竟也不覺的吃飛醋,以及從窅娘口中所述:她為了對趙匡胤顯得公平,故意對王爺的不公平的心理投射……等等。

  我想,這個階段,在娥皇的心裡有一個擺不平的平衡板。從最初新婚時的滿心不情願,到如今,那條橫在她心中的輕重界線顯得越來越模糊。

  當然,劇情終究會讓這條線明顯跳白的。

  雖然已經知道娥皇最終的選擇,但看戲的呆子我要享受的不就是那轉變過程的樂趣嗎?

  (也許就是在娥皇將心底的思念和眼前的夫君一起具像化的時刻∼也就是三人面對面,有激盪、有衝突的時候,娥皇的選擇才會清楚的呈現開來。不知道喲,等著看∼∼)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