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月明珠有淚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茉莉
2005/09/01



滄海月明珠有淚 (8月31日)

----------------------------------------

  《南唐的幣制改革》──李煜任國主後很重要的一項政策。

  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很複雜。推展的過程很辛苦,李煜用盡心思,他從信心滿滿到滿滿的心痛,群臣指責韓熙載的剛愎自用,卻不知已經傷透了李煜的心,為什麼滿朝文武只有他認為政策沒有錯?他真要下召罪己嗎?事實上,他的行動確實已經是下召罪己了……

  金鑾殿上,群臣跪拜於地,獨韓熙載昂首跪望著國主,目光熱切……全在等著李煜作最後的決定。除了韓大人之外,群臣一致要求國主恢復原來的舊幣制。

  李煜站在皇座上,顯得那麼孤獨、猶豫,和無奈。此時,幾多愁的音樂淡淡的、悲哀的、很輕很迷濛的在他身後響著……(這音樂的搭配令我一時有想要哭的衝動,配的真是非常的適當成功。)他做了決定∼承認改革失敗,放棄新幣制,回復舊制。

  幣制是回復了,然而傷害呢?

  從古至今,一個社會、一項政策,破壞的速度總是很快,復原卻是曠日費時。傷害就更深更長於一切一切的表相了。

  金陵的百姓受苦了,他們最終得到的是∼原本還算安定的生活亂了序,生活物資盡缺,以及他們對新任國主的失望。而沒有一項是比信心的喪失更令人黯然心痛的。

  這對剛上任不久,努力振作,積極想要改革,想要給南唐百姓更好的生活環境的李煜,更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挫折,他或許更加相信自己沒有治國的能力,面對國事,他的眉頭從沒舒展過,(要一個像他這樣的文人做國主,真是太為難了,哎!)他心灰意冷的退縮了,退縮的只想要過二人、一家人溫暖單純的生活。

  看著李煜手抱嬰孩,那種勉強的、懦弱的、卑微的滿足,只覺得心酸。

  (這是他最後的據點了,然而今天我們將看到就連這一小小的奢望對李煜而言,都是如此虛幻的不真實。他將面臨致命的打擊,他就要發現原來他們的幸福美滿,隱藏了許多複雜、令他震驚的祕密。)

  這項幣制改革,是一場隱含了∼文人治國和開國武將治國的戰爭。命運幾乎是註定了。

  南唐,在李煜祖父輩悍強勇猛的開國後,除了李弘冀之外,滿朝主事者皆以文人為主。讀書人,不懂得權變,卻善於口角爭執,往往執著於自己的見解,不肯跳出限圍,有所突破。這是他們的缺點。

  然而,做成決定的還是要看李煜了。他難下決定,因為無論如何,他親眼目睹了百姓因改革所遭受的苦;雖然如果堅持下去也不一定是錯,但是沒有把握、不確定的事他不敢再冒然去嚐試了。娥皇或許能幫上忙,可是她剛生下幼子,力有未及。南唐沒有懂得智巧權變的能人相輔佐是事實,這也許是這國祚的命數吧。

  他們的心思單純多了,李煜的文人、詞人性格更是不可能想到用詭計,耍手段這種事的。因為是只求自保的弱國,他們只想著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雖然有想到是有人藉機炒作,致使幣制推行不順,卻沒想到是國與國之間的爭鬥陰謀。如果李煜當時有這種認知,他的決策會有所不同嗎?值得我們想一想。

  而大宋呢,同樣面臨財政及物資短缺的難題。但是他們的思惟方式是不同的。就像在戰場上與敵人對陣一般,他們善於觀察敵方的弱處,就算是要付出一些代價,在最關鍵的時候,仍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給對手致命一擊,獲取勝利。

  大宋的文武將領、一干獻謀的策士幾乎也都是這樣的思考。因此在他們面臨困境時,南唐的改革成了他們突破、解套的機會。

  儘管趙匡胤知道南唐的政策是有利百姓福址而反對他的手下去做損人利己的事,儘管他心中的那把尺不願意做違背正義的事。但在被迫不得不抉擇時,他還是會選擇對自己國家有利的決定。(他一貫是如此的,杯酒釋兵權也是如此。)至於南唐百姓的痛苦∼「就等到以後再補償他們了!」所以南唐的子民必需為大宋的子民做犧牲!

  (題外話,我知道這是要做大事的人的必要之惡,然而這也是我個人最痛惡的必要之惡。)

  為大宋的百姓捨南唐子民的利益,這一點我可以理解,幾乎開國型的朝代都會這麼做。

  但是有一點,是我個人很不喜歡的感受。趙匡胤將兩國的治理成績,當作是另一種型式的兩國戰爭、一種對立的競賽。因為有了這個想法,他會堅決的只許自己成功,不能失敗,所以他會決定用套利得來的銅幣將南唐的物資搜括一空。

  老實說,趙匡胤的這個決定令我很錯愕。他可以換取自己國家必要的物資,但怎麼可以不留餘地呢?我認為這和之前不斷舖陳的趙匡胤內心的善惡掙扎、為百姓著想的思惟是相矛盾的。

  看的出來,趙匡胤在下這個決定時非常的掙扎,一夜未眠,遲遲下不了決定,但是他還是做了,這是開國武將主政,與文人主政最大的不同。

  這種思考方式,這樣的決策,我相信是李煜絕對做不到的。因為他沒有一統江山這樣堂皇的大志,他捨不得讓百姓受苦的柔弱性格,讓他明明知道是對的事也無法堅持的做下去。(大部分的人會說是婦人之仁,其實也是啦。)

  命運幾乎是註定的。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一場幣制改革引發的爭鬥,李煜、南唐百姓以及趙匡胤都是輸家。惟一受惠的恐怕只有大宋的子民了!

----------------------------

  後記:今天看了第七集,發現自己評的「重」了,因為編劇太善良,幣制改革這一段有後續。下次再說了……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