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看【他】劇之二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Amanda_Lu
2005/09/01
轉自中視「他愛江山我愛美人」討論區



  前接上文。

人物刻劃生動

溫柔多情的李煜

  拜讀網友小純大作《淺談看劇的感受》一文中所言:「在角色設定上,我覺得趙匡胤是較討喜的角色,但李煜卻較有難度和深度。」雖對「趙匡胤是較討喜的角色」一語有所存疑,但也贊同李煜這角色有其難度與深度。李煜才華洋溢,下筆如行雲流水,光要詮釋他的才氣已屬不易,此外,李是一文弱書生,卻又熱情大方,從不矯情掩飾其情感,恣情表現於艷麗詞句中,又要展現李的文采造詣,又要綻放李的多情風流,若非演技已然純熟的演員,很難詮釋其箇中精髓;再加上南唐亡國後,李煜從一天之驕子墜入此生即地獄的亡國之君,又需詮釋其國破山河在,物轉人事非的亡國恨,更是這個角色的一大亮點;李煜頗富戲劇性的一生,從天真不識愁滋味的鄭王,到被迫面對政治無情、成王敗寇的現實,生命加諸他身上的無奈,容易引起觀眾的不捨與共鳴,在我看來,才是本劇較討喜的角色。

  之所以說李煜此角色有其難度深度,因李煜乃一文人,雖說才華肆溢,但文人有其迂腐;雖言多情風流,但風流不成易成下流;李煜又是皇家貴冑,行止有其貴氣;倘若詮釋不當,一身才氣反成迂腐,風流多情反成下流濫情,行止貴氣又成驕氣了。

  除此之外,李從嘉性格天真善良,不與人爭,從不願百姓受戰爭之苦,以及親自撿拾果子排解紛爭的兩場戲中,即可得知。老子《道德經》中有言:「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老子眼中,不爭者乃無敵也。是以,李從嘉不與人爭的性格,已非後代史家以一句亡國階下囚可道盡的。司馬遷《史紀》<衛青列傳>中,形容衛青的性格為:「大將軍(指衛青)仁善退讓,以和柔媚於上,然世人未有稱也。」在此不談司馬遷右李廣而貶衛青的護李之言,但看李從嘉親自撿拾果子的仁善,衛青仁善退讓也不是什麼壞事了。

雄滔武略的趙匡胤

  正史上版圖可媲美秦漢兩朝的朝代中,北宋乃屬其一,能拿下此等江山的開國君主,趙匡胤必然有符合開國君主的特質。趙驍勇善戰,有勇有謀,自不待言;對王皇后的夫妻情份上,於其病危之際,親侍湯藥,甚至以帝王之尊,答應皇后再背她一次,如此也算有情有義;為鞏固權力,以杯酒釋兵權展現其城府謀略,一位開國名君已躍然與紙上。

  正史中的趙匡胤多為形象正面,但後代史家對正史所未記載之事仍有揣測之詞,尤其是直指趙心機城府,且直言趙人格道德缺失的陳橋兵變。

  雖說趙匡胤曾投入後周太祖郭威帳下,但真正受到重用是後周世宗柴榮的青睞,在柴榮死後,趙竟對昔日有知遇之恩主子的孤兒寡婦下手,雖在黃袍加身後下詔禮遇,但仍無改其叛逆之事實,正史中對陳橋兵變中的描述,多言趙事前並不知情,乃下屬擁戴所致,後代史家則對此事存疑。

  在本劇中,編劇對趙匡胤角色的刻劃相當厚道,趙是個有情有義、有謀有略的罕見君主,流浪的日子即使困頓落拓,仍未損及其尊嚴於一分毫;宋建國後,他不似漢高祖劉邦,可共患難而不可共享受,動輒高鳥盡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他心繫黎民百姓,且對昔日戎馬生活的弟兄仁至義盡,他具備了一位開國明君該有的特質與人格魅力,他應受萬民的愛戴。

  然而,同樣是君主特質的城府,在本劇似乎少了點,趙的人格完美到沒有缺陷。

  但是,今天的趙匡胤欲將錢、權、兵收回中央前的思量,卻一舉顛覆我先前的想法,令我當下起立鼓掌叫好。

  也就是趙身為君主,開始思索一個帝國的長治久安,為避免重蹈覆轍唐朝末葉節度史藩鎮割據,以及五代軍人擁戴帝王黃袍加身的情形,中央集政權、兵權與財政權已不得不然,豪哥在那場戲中,不但有君臨天下的氣勢,且恩威並施,帝王的架勢十足,在當下,我幾乎認定,黃文豪就是趙匡胤。

  另外趙光義、趙普私自向石守信借款一事東窗事發後,趙匡胤對彼等三人的訓斥,也很有意思。趙言:「老把別人當傻子,現在知道是誰傻了吧?」這場戲裡,更將趙匡胤的決策果敢表現到淋漓盡致。先不論道德與否,趙的決策決斷力與洞識力,就遠勝李煜,不過落人話柄的是:不是說心繫黎民百姓嗎?

畫龍點睛之妙的江正與窅娘

  除了上述兩位主人翁外,我最欣賞的是不學無術的江正,與情鍾後主的窅娘。竊以為,他與窅娘是本劇穿針引線的靈魂人物。沒有這兩位的畫龍點睛,本劇將褪色不少。

  在此先說江正。

  江正的存活可以說是編劇的巧思,提供一江之隔的兩位君主有了一次較量的舞台。他先是盜取趙匡胤的盤纏而與趙結下樑子,雖之後落入趙手中,但由於趙的寬容與慧眼,派江正到了金陵,若不是江正的貪婪,趙光義與趙普不會得知皇帝的謹慎與洞識,其二人也不會向石守信借款;若不是江正的大意,皇帝不會到金陵,更不會改變其原有的態度-讓金陵的民生物價崩盤。

  江正,我期待你之後的表現。

  另一方面,窅娘則扮演李趙周三角習題的紅娘角色。照說趙匡胤成了北宋皇帝後,除了下詔命南唐國主、國后來朝外,應無其他可循方式,但編劇給了趙死棋全盤皆活的有力人士──窅娘。趙請求她至南唐傳達相思之情,並為與娥皇見一面而求助於她,雖是一江之遙,雖已嫁作人婦,趙的殷殷企盼全仰賴窅娘的穿針引線,之後李煜雖因娥皇對趙的割捨不下而心痛,但仍透過錯將窅娘當成娥皇的傾訴,讓觀眾明白他仍獨愛周娥皇。

  窅娘,兩位君主愛情的解語花。

君主最愛的周娥皇

  不單單是趙匡胤、李煜二人的垂愛,還有之後成為宋太宗趙光義的垂涎。在本劇,周娥皇吸引帝王的所有注目焦點,不僅趙匡胤對其念念不忘,李煜全神投注所有的熱情,還有趙光義在背後的窺視目光,周娥皇無疑榮獲最佳女主角的頭銜。她應當是幸福的。

  但是,此卻隱然了不幸的開端。

  趙匡胤的鍥而不捨,間接造成光義的相思萌芽,也醞釀李周二人的誤解,更致使家敏錯愛李煜;而兩人間的情愫卻是導致不幸的導火線,娥皇成為一連串事件的共同犧牲者,她的死亡成了悲傷與不幸的祭品,也終結她應當是幸福的人生,娥皇的美、娥皇的善、娥皇的真、娥皇的情以及娥皇的才,亦隨著她的香消玉殞,長留在君主心中。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