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兩重山(續評)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茉莉
2005/09/02



  先附帶一提,那個幣制改革,原來還有後續喔。

  怎麼才一二段詞形勢就逆轉了∼江正把原本會虧本的生意,隨意一番就賺了二倍;原以為南唐百姓要受苦了,結果是虛驚一場。

  這二項都沒有交待過程勒,看的我都傻眼……(雖然以個人學商的角度可以推知劣幣驅逐良幣以及供需平衡過程中牟利的法則,可這也帶的太快了,莫非是戲被剪的緣故……)

  就這麼一轉,趙匡胤果然成了贏家喱!

  (頓時覺得整齣戲中,最善良的人是編劇啦,開玩笑一下,絕無褒貶喔,呵∼)

----------------------------------------

∼杯酒釋兵權與強幹弱枝

  杯酒釋兵權這一段,比我預期的,編排的還要好。

  無論是前置段的舖陳、趙匡胤要各藩地將領釋出兵權的那段感人的說詞、(真正是說之以國家大義,饒之以世代富貴之利、懾之以謀反之慮,動之以兄弟之情,精彩!)後段不殺弟兄的義氣昭昭,果斷堅持,以及最末段的焦著等待各藩將辭官的奏呈──這一連串的過程,很完整、很緊湊。

  我個人是頗佩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這個策略的。

  於私∼黃袍加身的模式北周朝用過一次,趙匡胤用了一次,各將領擁有兵權的事實亦如昔,在這種情勢下,難免事有三回,是該顧慮。

  於公∼強幹弱枝是大宋當時要將實權握在手中的正確方法。劇中透過趙普修剪家中枝木,及園丁削枝存幹的引義作為強幹弱枝的闡發;雖是有鑿痕的安排,但對觀賞的人來說,是能達到淺近易明瞭的效果的。

  不過,每當說到強幹弱枝這個政策,大概很多人都會替宋朝感到遺憾。樹在要成長時需要強幹弱枝,才能打好根基,但是一旦根基占穩了,可萬不能只是強幹弱枝,而是要開枝散葉,枝葉繁密,才能吸收足夠養分,才能盤根錯結,隨地紮根,百代茁壯啊。

  因為沒想到這一層,也或許因為無力扭轉這一個態勢,所以宋朝成為歷代以來最積弱不振的大朝,可惜! 強壯因「它」,積弱也因「它」,可歎!

  所以,看著這一集的戲,在我心裡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好像自己同時看著日漸強壯的大宋開國史;又同時看著面對契丹、蒙古等強敵環伺之──宋朝晚期積弱無力的文人治國史的影子∼南唐文人治國的紛亂、無力。

  南唐的國政∼文弱的年輕國主、元老重臣、皇親國戚,外加兵不強、馬不壯、將不悍的國力。好像和宋朝末期差不了多少喔。

  如果有差別的話,大概就是李煜顯得更優柔寡斷,更沒有威權力。朝臣在他面前大肆論政,爭鋒相對,簡直目中無主。甚至科考新及弟者都敢悍不覆試,事後還聚眾抗議(好像和現今的遊行抗議不遑多讓)。

  相較於宋杯酒釋兵權的成功,南唐的秋季科考是那麼明顯的不順利。為什麼在中主時期不會發生的問題,到了李煜的手上就不斷出狀況呢?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李煜是年輕的國主,偏又生來性格溫善不擅爭,壓不住重臣和皇親國戚的左言右語,政策就顯得搖擺不定了……



∼國事傷神,偏教情恨更傷人,正是:

    一重山、兩重山,山壓心頭傷。
    一水寒、二水寒,情比水更寒。


  夜涼如水,夜靜心難平,澄心堂裡,帷幕鎖沉愁。隔著簾幕而立的李煜,那份愀然的孤鬱,悄無聲息的充塞在空氣中;裴厚德卻也只能站在幕外陪著他心痛不捨。

  接連而來的政策執行不順,朝臣的互絆腳石,真讓他心力交瘁,心灰意冷。他只想要公平、公正的做事,想要為國舉賢才,卻也是如此的困難!國事難為的重重打擊,像一道道烙在心底無情的傷痕,他只能為自己下一個結論:「是朕無能。」

  裴厚德再多的安慰言詞也無法令他不傷悲、不自責。他跌坐在椅子上,一逕的頹喪。

  卻於此時,乍見娥皇的到來,其實他是高興見到她的,他以為可以向他吐露心裡的苦悶,就如同以往一般。

  誰知娥皇正為趙匡胤的舊情難忘而苦惱。她一整天找不到適當時機向他解釋過去的那一段情。她自以為已經平穩了情緒,準備好了告白的說辭,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要來向他說分明,所以她忽略了李煜苦惱的情緒,她不知道國事的種種煩憂已經將李煜壓的喘不過氣了。

  她選擇了一個最壞的時機,做了一個隱暪真相的告白;這傷透了李煜的心,也重傷了自己,她在最壞的情形下坦誠了趙匡胤歸還的繡帕……

  李煜心痛他對她是無一事不言,他向她無保留的述說和趙匡胤是舊識和對他的敬佩,而她卻隱瞞與趙匡胤竟是情深到以繡帕相贈的交情,她到了這個要表白的時候還用謊言來欺騙他。相較於他對她赤誠坦白的心,那種被當傻瓜一般對待的滋味,真是令人心痛加心寒。

  他無法承受的只能緩緩無力、淚流滿面的漠然離去,留下娥皇悲傷欲絕、懊悔不已的張望……

  真是情到深時恨事多啊!

  因為可想而知,將來南唐的處境更艱難,因為知道接著而來的李煜要承受的情感打擊會更大,讓我看的真是跟著悲傷不已。

----------------------------------------

  *之前一直很納悶,為何在劇中不斷的舖陳趙匡胤對娥皇的思念,不論趙匡胤在做什麼大決定,無論在何種場景下,都有著他難以忘情的獨自攢眉愁思。只覺得這樣的安排做的也太多了。

  如今,終於可以體會那是要展現∼思念之情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意亂情迷的無法再以理智壓抑的情形。

  在這種情形下,情感是不是就會氾濫的做出不適當的表白呢? 所以趙匡胤不智的送了娥皇──后袍、並蒂蓮、以及那特地單獨放著的、寫著「寡人猶待此春情」的繡帕……

  趙匡胤如果僅是單純的要表達對娥皇的思念,他可以透過窅娘來轉交啊,以他的聰明難道不明瞭這對娥皇是多麼沉重的負荷嗎?

  這種舖排還真是意蘊深長!還真是足以攪亂一湖春水喔!

  *娥皇的驚慌失措也是不無道理,這份往日戀情已經塵封如此長的時間,在她已漸漸將這份感情收藏起來,專心一意的想要和李煜相共與之時,陡然而來的舊情表白還真是令人驚惶勝於喜悅喱!

  一直以來,娥皇就是一個不善於掩藏心事的人,她初看繡帕時的慌亂神情讓李煜很自然的覺得有異,又不巧看到將繡帕遮遮掩掩的藏了起來。之後又承認自己早就認識趙匡胤,李煜一問她就承認自己偷偷將繡帕藏了起來……

  這在我看來娥皇真是可愛的很!從另一方面來解讀,或許她的心真的是向著自己的夫君多了些喲,不然要是在以前她可是什麼都不說,然後在心裡一直想著喱!只是她也想要繼續珍藏那份舊情啊,才會這樣遮遮掩掩,欲蓋彌張的。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