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他」劇編、製之我感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小純
2005/09/06



※以下所言僅為個人觀點,或以所知而言,若有錯誤、偏頗或不敬之處,還請相關人員予以原諒指教,謝謝!

  基本上,這齣戲雖有歷史背景,但定位在戲說劇,因此編劇在編寫時並不用完全忠於歷史,而是綜合正史、野史,再加私人巧思而成,這在戲裡都看得到。而因兩位帝王同為男主角,所謂主角,當然得是好人,於是按照慣例,得把他們加以美化,將史書上記載的缺點或去掉或修飾,行事有爭議者加以合情合理的安排。於是,我們看到了李煜和趙匡胤愛上同一個女人周娥皇;看到娥皇初戀予趙而終為李所感;看到純真上進,文弱而不懦弱的李後主;看到是佛是魔蒼天你最清楚,癡情一生的趙匡胤。

  戲才看了幾集,又有被剪掉的,不過我的感覺,編劇是很用心的,用心的讀過了那些史書,(在網上看到編劇小姐的留言,她看的書果然好多啊。)用心的讀過了李後主的那些詞,用心的將主角串在一起,讓故事完整而豐滿,讓無中生有的部分能順暢嵌入,讓人物感情的轉折合理順遂。例如連趙光義也覷覦娥皇,花蕊夫人和娥皇長得一樣,還有窅娘的角色定位,小周后和後主的情之起始…等等,有一些小的、非主要人物的我就不提了。所以雖然此戲將宋太祖趙匡胤硬拉入李後主和大周后之間,(剛聽到戲開拍消息時即有熱心網友翻查書籍網路資料,無論正史、野史或民間傳說,遍尋不著大周后和趙匡胤曾有交集,應是連見都沒見過。)造成三人的感情糾葛,雖然我上一段說將男主角加以美化了,但不覺得在亂來,對我這個愛看歷史故事而不算熟讀歷史,卻愛對歷史劇有所要求的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編撰,畢竟在眾皆有載的一些事情裡,是有此空間可想像的。(說實話,雖是可以接受,我還是先入為主、習慣性地要和對這些完全不知道丁點的我媽說哪些是真的,那些是編的,怕她真以為事實便是那樣,雖然歷史記載的也未必百分百正確。)

  一部戲要能引人流連,除了演員的表演外,編劇的功力如何亦佔一地位。劇本結構建置得不好的話,再棒的演員、再高成本的製作、再佳的攝影,也無法成就一部讓人拍案喝采的好戲。看「他愛江山我愛美人」,個人感覺此劇的劇本編寫紮實,人物刻劃細膩深入,幾個主要角色的個性都很鮮明生動,因著不同的個性和環境,也造成各人不同的命運和牽扯。而且這裡面沒有絕對的善人和惡人,他們的轉變,在於人性,在於事情的對錯,或在於責任心,比如趙光義、江正和樊若水都是。而對李煜,是於我心有戚戚焉,成為亡國之君本就不是他的錯,不是他耽於酒色歌舞中,不是他昏庸不思為啊!感謝編劇如此深入地剖析了李煜的悲和苦,強調了他的仁心,給了李煜公平。

  李煜最為人所知的,便是他在詞上的成就,要呈現真實的李煜,讓他吟詩作對可絕不能沒。此戲透過編劇的用心構思和演員的精采演繹,讓後主那一首首傳承千古的詞動態化了,,讓觀眾邊看戲,邊領會李後主當時寫下詞句時,該是怎樣的心境、處於怎樣的環境氣氛之下,這個巧思很不錯,我想沒讀過李煜那些作品的人,會經此而產生興趣,讀過的會更印象深刻,真的佩服編劇,這是極佳的設計,很喜歡!期待後面陸續出現的,只是好可惜那首《玉樓春》被電視台給剪掉了,我搥胸啊!只有等DVD出來了。

  我對前幾集中常出現的對比手法印象深刻,覺得運用得很好,不知該誇編劇還是該誇導演,因為曾看過某位編劇放在網上的劇本,這種表現手法應該是出自編劇的設計。在戲裡曾好幾次出現,當李煜和娥皇在濃情蜜意、夫妻情深的過著兩人歡樂世界時,趙匡胤卻在遙遠的北方對著繡帕思念娥皇,那邊是兩人甜甜蜜蜜、有說有笑的,這邊卻是孤獨一人的,一次地加深趙匡胤對娥皇的思念之情,一次次地加深李煜夫妻的鶼鰈情深,才有了趙送還繡帕的不理智行為,才有了李煜知情後的難承之痛。再如像李煜夫妻縱情醉酒,寫下《一斛珠》時,南唐水軍卻正遭趙率人重創,同在南唐境內,一是綺麗風情,一則是腥風血雨,個人看了是有所感觸…其他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再說到製作上,風景的優美是顯而易見的。其實在大陸拍的戲,每每可以看到美得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或婉約麗緻,或壯闊遼遠,有時就算不看戲,光看那些美景也可以讓人停下搜尋的眼。不過美景也得要人會拍才能顯出它的美,喜歡這戲裡呈現的風景的柔綩美,向找景的人和攝影師鼓鼓掌。

  戲裡有兩個王朝,(應該後周也算一個,但它不重要。)北宋是勢強的大國,又是後來統一的正朔,場景小氣不得;南唐雖是小國,但處於富庶繁華、文盛藝濃的江南,宮庭的富華瑰麗更是得表現出來。我想,要大場景不難,畢竟大陸的影視城規模似乎都挺大的,但擺設裝飾不同,營造出的感覺也不同,尤其是南唐宮庭這個主場景。製作人說為求符合晚唐的華麗品質,不惜耗費鉅資,打造兩千八百坪宮殿場景,一樑一柱都不鬆懈,而我們看到的,確實是又大又美,亮麗豪華中不失古色古香,裝飾的簾幕布縵也都典雅輕柔,感覺很對味,不像有些宮庭戲的看起來舊舊的、暗暗的,死氣沉沉的,或是俗氣的。

  服裝也是要說的,戲裡的服裝好漂亮,美麗合宜的衣著為視覺效果再加了分,鮮麗的色彩明亮悅目,讓幾位女角們的風姿亦加添幾許,實在想不出該如何一個個形容或評比她們的服飾,總言而之就是一個“美”字。

  我要特別說一下李煜,李煜這位名垂千古的詞人皇帝,服裝造型除了區別出他的身份外,更要能襯托出他的文氣和藝術氣,加上演員本身的長相氣質和演繹,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服裝造型沒做好,演員再好的表演也會打了折扣。時是五代十國到大宋開國初,地在南唐朝庭皇宮,有時有地有身份,不比武俠劇可以隨便設計。

  我們來看看,髮型是大家都一樣的,頂上的冠(是該叫冠嗎?)異同差別不大,那能顯出特色的就剩下衣服了。衣服的型式也是一樣的,除了皇室成員的精緻一些,花紋雅緻一些,不過我看李煜的覺得特能顯出他的氣質。基本上李煜的衣服是淡色系為主,淡雅的色系和花紋、飾邊,頗適合劇中所要的個性感覺,亦符合文人氣息,再加上演員的清秀五官,成就出一個儒雅秀逸的李煜。目前為止對李煜穿那件淡黃色外罩一件薄紗的最喜歡,那種優雅尊貴的感覺十足,而且看到他手動袖搖時,一層層輕輕軟軟柔柔的,很有飄逸感。裡面好像也只有李煜的服裝是有外加紗袍的,而且不只一件,那種層次感和飄動感,覺得很好看,也為衣服多加了一份柔的感覺。

  雖然裡面的男子髮型都是束髮,沒錢的用布帶,有錢有地位的戴個髮冠裝飾,但我留意了一下,主角的冠飾可不小家子氣,像李煜的至少就有五六個不止,搭配不同的身份和衣服,而不是只有唐國主身份時一個,便服時另一個那麼簡單了事,冠飾不若女子頭飾有諸多變化,能和衣服紅紅綠綠的一身同色系,可是李煜的卻是有注意到和服裝的色彩搭配,也許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可這不是製作上的小處也不放過嗎?

  要說一個我覺得製作單位用心注意的地方,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怎麼趙匡胤當了皇帝了,他的衣服卻仍是素而暗色系的?(黑加紅色,深藍加咖啡色。)感覺質料更是和李煜的不能比,(比較厚、硬,也不是緞料。)不太像大朝皇上該穿的。就我所知,趙由於年少時曾有段東奔西走卻始終沒有發展機會,窮途潦倒的日子,以及一心想存錢贖回石敬塘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所以他即使貴為天子,卻很節儉,御衣皇袍只有登殿時才用綾錦製成,餘皆用普通質料,而且穿了再洗,洗了再穿,後宮寢殿的幃簾以青布裁成,宮闈簾幕,全無文采之繡;看見公主穿了件以翠鳥羽製的短襦,便要她立即脫下並不准再穿;皇后勸他用金子裝飾轎子以顯天子神氣,也被拒絕。觀之戲裡,趙建宋之初國庫並不富,而且趙時以百姓福址為先念,古今相和,趙的樸素衣著也就不足為怪,且為製作單位細心之處了。

  應該要寫配樂的,可是我一直專注在美美的人美美的景,以及人物的情感中,腦袋現在想不出片段的音樂來,唯一能說的,只有片尾曲。「幾多愁」不是新歌,但我是因了這部戲才第一次聽到,後主的絕命詞加上費玉清的歌聲,每次一聽就無法專心看晝面,不自覺想起後主的悲、後主的苦,腦海飄起僅看過的後主哀傷淚流的畫面、劇照,久久不散,唉!苦啊!

【後記】
  第一次寫這種類型的,還真不好寫,斷斷續續,從上星期寫到了這星期,原本想算了,可又捨不得已經寫的字,就還是補一補,草草結束,自己感覺有點不知所云,大家就隨便看看吧!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