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永別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茉莉
2005/09/12



《千秋歲》(詞牌)──永別

    雲鬢銷殘,暴雨捲風寒。
    緲芳魂,泣孤雁。兩情相惜時,飄零千絲斷。
    無盡愛,仰首望天空愴歎。
    畫舫訴情心,箏合琵琶絃。
    今只餘,淚斑斕。雨打紅顏摧,十年結褵淺。
    花落也,飛紅千瓣腸寸斷。

∼∼∼∼∼∼∼∼∼∼∼∼∼∼∼∼∼

  直到李煜、趙匡胤、娥皇,他們三個人在瓦官寺面對面的這一刻起,我才真正感受到娥皇的抉擇是什麼,也許娥皇自己也是。到此時,她才清楚的知道,選擇了誰,就要明明白白的讓對方感受到,也讓另一方明明白白的不要再眷戀。

  趙匡胤說的對,對一個人的愛,怎能同時分享給二人而又可以周全的呢?

  只是,在他們三人面對面之前,以我個人的看法,他們都沒有把心中的愛正確的處理。

  這一場戲,三個人都演的很精彩,看的我也很過癮。(私心覺得李煜還是太剛硬了點,趙匡胤的情還是太氾濫了些,不過這是我的個人問題啦,我真挑剔,呵呵。)

  趙匡胤罵李煜的話,簡直是當頭棒喝。李煜以為只要他自己清楚自己愛娥皇有多深就好了,卻不知他的多情、任情縱性對娥皇的傷害有多大。他沒有看出娥皇因為愛,而在心中的隱忍、包容其實是多少的努力自我克制,強加維持的。這也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缺乏自信,進而懷疑娥皇的愛不若他堅定所造成的。

  其實娥皇也是和李煜犯同樣的錯誤,她以為只要她盡守人妻的本分,她以為只要自己清楚她從來沒有背叛他的夫君就夠了,但是,在此之前,她對李煜的愛表現的多冷靜,多模稜。我想,直到她看到一向不喜刀劍的李煜,竟然手持劍刃要與趙匡胤同歸于盡的此刻,她才明白她那太含蓄的愛意其實傷的李煜有多深。

  我清楚的看到娥皇對李煜態度的大大不同。清楚的感受到她和李煜之間再也沒有趙匡胤的影子。她會主動去摟緊他,她會去撫摸他的臉,流露出對李煜深深的愛和疼惜………真正令人感受到此刻起他二人是一心的,再也沒有介蒂和隔閡。這要感謝趙匡胤的出現,讓一切都明朗化。

  只可惜,這樣同心無掛礙的愛,好像來的太晚了。他們面對喪子之慟的相憐惜、他們在律音房再一次共同合奏當初二人相識合鳴的那一曲……這一幕幕都令人鼻酸。

  而他們永別的那一幕,真可謂和淚和笑看,令人哭斷腸,氣氛營造到最高潮的好。

  只是,可能我比較冷血,一點都沒有哭的衝動,只覺得娥皇與李煜吻別,笑中含淚的臉特別亮,這是我最喜歡的娥皇的畫面之一(還有一個就是送糕點那一次)。又猜想這場戲可能NG了不少次,李煜都哭的臉面斑斑了。(呵,別搥我喔。)

  趙匡胤也是一樣,用自己認為最適當、最純、最濃、最專一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愛,卻不知他的愛恰恰成了對他所愛的人最大的傷害。

  他責備李煜不知道愛,他自陷於往日的「寡人猶待此春情」的迷霧中,無視於環境的改變,一昧的以為娥皇還只是迫於無奈才和李煜在一起。製造了自己的痛苦,也幾乎毀了娥皇的幸福,這樣的愛也不是真正為人設身處地著想的愛。

  不過,從他三人在瓦官寺相對頭,從趙匡胤清楚的看懂了娥皇和李煜之間的情深相擁的那一刻開始,那樣的趙匡胤是我喜歡的趙匡胤。果然是一個提的起、放的開的男子漢。一直到他回到了宋國,當他對著娥皇的畫像,是如此的詳和不再激動,(在此之前,他可是每次都淚眼盈眶的。)只是將萬縷情絲心中埋的表情,也讓我覺得看了好舒服,覺得他總算做對了。(豪哥還是適合飛雲、鐵衣型的淡淡情感的表達方式,純屬個人偏見,別理我。)

  他們三人的情總算都擺放正確了。(好不容易,看的我頭疼,別搥我喔。)

  還有一點,儘管劇情顯示出,趙匡胤送后袍、並蒂蓮好像是故意的,但我還是不願這麼看。因為這樣的安排與整個劇情的前舖、後陳是相矛盾的。

  趙匡胤送禮之前的掙扎一直是圍繞在他「只想再見娥皇一面」、「看她過的好不好」,這樣的心理描繪過程簡直是多的印象不深都不行。

  而在送出這些不適當的禮物之後呢?沒有一次是描述他有任何關心可能帶來的不當結果,或者是他所要測試李煜的反應為何,或者是娥皇有沒有因此產生任何困擾……等等。我只看到,他將奏摺一甩,在心裡生氣加歎氣的說了一句話:想要見娥皇一面如此困難。

  如此的舖排過程,沒有看到任何趙匡胤是故意要讓李煜和娥皇反目,是故意要測試李煜對娥皇的愛有多深的影子,怎能說這是趙匡胤的心機呢?

  我還是寧願把它看成是趙匡胤意亂情迷的錯誤安排,至於在瓦官寺,趙匡胤雖然承認,但顯然他並未早就料到他送的禮造成的影響,只是不服輸的辯白而已。

  個人以為這是編劇為了讓劇情加溫的一個「錯誤的設定」。(編劇大人:純屬個人看法,絕無侮蔑之意。抱歉,我這人就是直。)

  看了這集,果然欣賞花蕊夫人多些,等著看。沒辦法,我就是無法忍受太馴服的小綿羊,哈!(個人偏見,一笑置之。)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