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前夕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茉莉
2005/09/20



  劇情很「豐富」,大宋終於在曹彬的帥領下,揮軍渡江攻取南唐,南唐的君臣、妃子、百姓、將兵抵禦策略的失利……北宋的主攻主圍之爭與君臣智競……乃至於江正與樊若水二人的對談突顯的二人的性情轉折、異變………等等都一一述及,也都非常有可看性。(題外:這個南唐亡國前夕的情節描述,個人以為,有諸多與歷史的差異處,不提。)

  我不想詳述,留給大家更多期待的空間吧。

  奉勸諸君,不要像我一樣,看著劇情已夠嗆,腦海邊還不時閃著一些零碎的歷史記憶。

  再奉勸諸君,將來看著亡國前夕的橋段時,不要像我一般,正好雜伴著在看紅樓夢之類的書。

  夜深人靜,一個人在這種情緒氣氛下,看著看著,不是想流淚,卻讓人有著想要嘔血的衝動。(我是看錄下來的影帶。)

  可能我比較神經質,大概很少人像我這樣,當作是我的情緒語言好了。

  說說二個頗有感覺的橋段。

其一

  宋軍攻來,李煜想要宗廟社稷可保的希望越渺茫了,他們決定最後一摶,徐遊建議採取「堅壁清野」的方法,守住金陵城,只要守得住一、二年,希望能夠讓宋軍無功而退………

  那晚,相較往日寢殿的寬闊、舒適、畫屏彩雕、帳暖被軟榻涼。李煜和小周的寢室真可用「簡陋」來形容。(我覺得這是一種意像化的處理,雖然可能不符實情,但效果特強,感觀性極佳。)

  隔著四處披掛的紗帳,小周安寢床榻上;床前舖了一地的榻墊,夜闌人靜,惟獨李煜一人,心紛紛然,如亂麻糾纏。他趺腿席地而坐在榻墊上,人微動若不動,雙手置措於前卻透著一種手足無措的強烈不安感。

  (我以為是我的錯覺,因為那種似動不動的感覺,不知怎的,就是敏銳的挑動我的神經,定眼細看,明明不怎麼動,可是就是透著聳危無可置一隅的不安心緒,我快被奇隆這樣的表演方法弄瘋了……)

  心一陣襲寒,透過令人窒息的靜謐。不知此時是何時?

  小周突然從沉睡中醒來,(難道這種不安的感染力特強?∼個人連想…)他見李煜衣衫單薄,背對她而坐,無法成眠,心疼卻無可奈何,起身為他披上外衣。李煜開口第一句卻是:「把妳吵醒了………」(對話省略)

  在他二人相談之間,遠處驀然傳來樂音,細聞,卻是玄唐時的長歌水調,用的是李嶠的詞,這是借境喻境的手法,他們想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小周說李煜不是唐玄宗,她也不願做誤國的楊貴妃………

  這一段,其實也不是特長,但有味。

  第一次「認識」李嶠這個人,對長歌水調有些好奇,可惜沒找到資料,卻找到了一些李嶠的詩詞,貼一首來共賞:

    楚客秋悲動,梁台夕望賒。梧桐稍下葉,山桂欲開花。
    氣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長歌白水曲,空對綠池華。

  (不知長歌水調引用的是不是這首?)

∼∼∼∼∼∼∼∼∼∼∼

其二

  宋圍金陵城將近一年,宋朝的大將、大臣對趙匡胤遲遲不願強行進攻漸感不耐,趙匡胤在內外壓力下,終於對李煜下最後通牒,要他在半個月內開城獻降………

  又是更深霜露濃的時刻,心透骨的寒徹,沿著樓閣,李煜緩步無力的走著,一陣陣淒涼氣,伴吟著:「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吟的早了,剛開始時,有時間錯放的一愕,繼而是一笑置之,繼續回到那營造的氣氛中。)

  他停了腳步,臨臺而立,一臉的淒愴,樓閣下是一塘幽池水,映著他哀寂的單影。幾多愁的歌響在耳際,腦海中、畫面上顯現的是∼當日登上國主位的無奈沉重,治國的艱難,母后的慰藉,林仁肇臨走的嘶喊、韓熙載、潘佑等老臣勸解無效失望的離去的身影……;交錯著眼前憔悴悲慟的臉。他扶著危欄的雙手,下意識的攢拳按壓………

  畫面處理的很好,整個色調、情緒跟著融住,看著那雙目垂淚的悲痛,我不想哭,卻氣悶如嘔血。

  不為別的,因為那氛圍,因為那攢緊的拳(特照的喔),因為那漱漱的眼淚,更因為我腦中無法自我控制的歷史影像的重疊……我心絞痛。

  (是不是夜深的靜,讓人容易脆弱?)

  小周由後走近時,李煜緩緩別過大半個臉來,那眼瞼上凝掛的淚珠,垂懸成線閃約晶亮的雙行清淚,不再煥發、一夕滄桑的容顏……嗯,好看!令人心痛的好看。

  (現在的心情,已經可以用審美的角度來說這一段,奇隆很成功的演繹出李煜的滄涼、悲愴和無奈。)

  這只是二個片斷,亡國前的這一頁,如果,不管歷史,是滿好看的。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