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心願與身違,轉燭飄蓬一夢歸
――記李煜(《李後主與趙匡胤》)



作者:奇薇
2005/12/25
轉自遠迷論壇
http://www.nieyuan.net/bbs/read.php?tid=21014&fpage=1



  在圖書館的書架前徘徊,林林總總,薄薄的《南唐二主詞》夾在左右厚重的書中,頗有些異樣的感覺,其中屬於李煜的只有三十幾首的小令。就是這些許文字,浸透了他一生的喜樂悲歡,「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的帝王驕奢;「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的文人意趣;「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的亡國之痛;「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泣血悲歌。「詞中之帝」南面王,他做了怎樣一個繁華淒涼的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漫天飛雪,寒意浸透衣衫。執筆撥弦的手擋不住至高皇權的一紙召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不過是奢求。緊緊相握的手寸寸分離,心痛到麻木,再也無淚可流。無奈的轉身,離別的步履艱難,想回頭,可是回頭又何益……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曲《幾多愁》,甚至還歡喜這個版本的略帶明快,只是到了這一幕,才知道那壓抑的絕望,就如同轎簾下,小周后猶帶淚的強作歡顏。

  四十年的繁華落盡,到頭來待罪階下,身不由己,性命危懸。故國只好夢裡望,江山無限,獨自莫憑欄。《虞美人》換來牽機藥,七夕之夜的折磨,斷送了他的文采章華,也結束了那生不如死的痛苦,「萬古到頭歸一死,醉鄉葬地有高原。」北邙山上,青草依依,他終於可以回江南了嗎?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滾輕塵。
  忙殺看花人。」

  初見從嘉是滿目如春天般的明媚。南唐正盛,廣閣台殿,玉樹瓊窗,不問政事的皇子將無限巧思凝聚筆端,捉住相請的侍從:「這起筆方法是不是顯得竹葉更有神韻啊?」眉眼裡滿是真誠的期盼。選秀女不知覺間成了品評畫作,賞鑒墨任書海中遨遊,間或還可以對母親撒撒嬌:「母后,我還小。」……不知愁滋味的年少時光啊,他最大的苦惱也不過是:「生在帝王家,還是那麼的不自由。」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鈎。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負氣離家,一葉輕舟渡江北,滿懷著海闊天空、任我遨遊的瀟灑,唯一一次遠離廟堂、得入江湖的自在,就在這一次,他遇到了趙匡胤――那個在日後的歲月裡帶給他無盡的壓力與屈辱,而在內心深處卻始終懷著深深敬佩的人。其實他們懷著同樣的夢想,都不忍百姓受苦、禍及他人,趙匡胤為了達到最後的目的,可以不顧忌手段;而他卻無論如何都要堅持自己的準則,結果哪怕失敗。年輕的從嘉由衷的佩服那個身手不凡的遊俠:同樣的為民請命,開倉賑糧,趙大哥的方法更為有效。只是他們永遠都不是一類人,哪怕可以有如果:趙匡胤隨他回南唐,格格不入的理念也終將把他們推到對立的刀鋒上。所以當鮮血從歸德府太守的胸口綻開,滿地的痛苦呻吟,不願見殺戮的從嘉就此拜別。

  山坡上,趙匡胤望著被眾人護送而去的李六,懸著的心就此放下;數月後,在南唐再次看到他意氣風發的走向自己的幸福,卻也感慨:「難怪他一身貴氣不知人間詭詐。」只是六皇子的幸福卻是他趙匡胤的不幸,從此之後,他們之間的會面再難心平氣和。有時會想,倘若没有娥皇,他會不會逼李六成為自己的對手;倘若没有娥皇,他們是否還會口不擇言、針鋒相對、劍拔弩張?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花園偶遇,同奏一曲,從嘉的心從此被那個曼妙的身影佔據,不是畫上的筆法紙質,而是嫣然巧笑、顧盼神飛活生生的佳人。提親的那段很有趣,不若一國之主君,卻似尋常百姓家,鐘后誇讚了一番娥皇,悄然推了一下從嘉:「你表個態啊!」滿足而靦腆的從嘉舉杯相敬,從此定下這段姻緣,卻不知背後埋藏了怎樣的故事。

  「從今日起,我李從嘉願香燈翠屏長伴妝側。」婚後的娥皇是幸福的吧?李璟以珍藏「燒槽琵琶」相贈,愛樂者夢寐以求的珍寶;與從嘉共同修訂霓裳羽衣曲,善舞者難得一見的機遇。那個細膩溫柔的皇子,對她的一顰一笑點滴在心,清晨「愛之花」帶露晶瑩,山遠天高相思楓葉丹;「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閨房情趣,七夕之夜星辰滿天,一點點的愛戀凝聚,不是豪情萬丈,卻是另一種風流。一個人為什麼要困於過去的遺憾,而不抓住到手的幸福呢!夫妻合奏、琴瑟合鳴,這世上知音難求,真心難遇。趙匡胤是她的初戀,一生都難以忘的深情;可是十年恩愛,點滴盡在心頭,人非草木,日久也會生情。

  那日興沖沖而來的李煜,痛苦而去難以回頭,娥皇無力的跌坐,痛徹心扉。為此,我是有些恨趙匡胤的:窅娘在先,「寡人猶待此春情」其後,證明了他的癡心不改又如何,娥皇就會幸福嗎?

  「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瑣動,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家敏之于李煜,一個貪戀難捨的錯誤,在那個天真爛漫的少女面前,他終於可以褪下強作的鎮定,再現曾經的笑顏。

  想來李煜實在很幸福呢,前有娥皇共度十年,拒絕趙匡胤的一片深情,還要為他求個不動干戈;後有家敏十年相伴,恨意都往身上攬,只求他能好好的活著。家敏,一個敢於爭取自己幸福的女子,入宮前是為自己,成為周后後她的生命所繫就是李煜。皇帝賜婚,深夜召見,她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分,不在乎自己的遭遇,但求她的丈夫能從此平安。於是趙匡胤也要感慨:「當初,娥皇若能有妹妹一半的勇氣,我們的情又怎麼會無疾而終呢。」也許是吧,只不過,娥皇這一生都可以無愧於親人,無愧於丈夫,無愧於自己心。而家敏為了她的幸福,卻有此沉甸甸的重負。多少年後,她緊隨李煜而去,不離不棄,生死相伴,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經秋。
  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鈎。
  瓊窗春斷雙蛾歇,回首邊頭,
  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丈夫的背叛,親人的欺騙,愛子的病重,娥皇的心再也無法承受,之前的鈍痛變得撕心裂肺,病逾沉重,當窅娘替她約下遠道涉險而來的趙匡胤時,她的心裡究竟在想什麼?不若曾經的猶豫難定,靜靜的梳妝,她的選擇早就已經定了,在李煜把絲帕鄭重塞回她的手中決然而去的時候;在她把外衣披在為愛子守夜的丈夫身上的時候。當初,她為深埋那段初戀對帕垂淚。而今天,重新拿出繡帕,卻是為了她的丈夫、兒子、家國。

  整整十年了,當初分別的兩個人也無法想到再次重逢會經歷如此漫長的歲月,多少事已經改變,不變的是曾經的那段深情。只是對於趙匡胤而言,無論是當時的落魄,還是今日的至尊之位,都帶不走他這一生唯一的摯愛。于武,他征戰沙場;于文,他政事通明;於情,他癡心難改。可是智勇雙全,情比金堅,為心愛的女子闖下一片江山,卻由此斷絕再續前緣的可能。也許有一點是他一直没有明白的,從本質上來講,李煜與娥皇是同一類人,就如無論李煜如何的不想登上國主之位,可是他最後還是接受了,盡他所能的來維繫這片江山。這些年來,李煜的如履薄冰,步步艱難;這些年來,江南的風雨飄搖,勢如危卵。娥皇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多少次她聽到趙匡胤的名字,知道他一步步從一員大將到大宋皇帝,是欣喜的吧,那個人果然日漸輝煌,只不過殘酷的是每一次隨著這消息而來的是南唐的又一次危局。娥皇慧眼識英雄,希望他成就一番大業,只是這大業竟要自己的家國的陪葬,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大宋強,江南弱,請您體恤我江南的百姓,在您將來一統江山之際,不要對江南動干戈,讓我江南也能千秋萬代的延續下去。」曾經的戀人遠遠的跪下,趙匡胤的心在那瞬間被撕裂:她還是選擇了做李煜的國后。

  李煜、娥皇共度了幾近十年恩愛時光,他們的心卻都走了一段彎路。當韓熙載的奏報傳來,李煜終於戰勝了表面的矜持,他要去見趙匡胤,帶著那把他甚至都難以揮起的劍。這是他們的第二次相見,卻宛如不共戴天的敵人,話語犀利,句句誅心。于情字上是李煜輸了,從「即便是我多愛了一個人,也没有絲毫減少對娥皇的愛。」到方寸大亂的「因為我愛她」,打破蒙蔽的心障,是已經無法堅持欺騙自己的心。

  這裡畢竟是南唐的國土,護駕的弓箭手趕到,形勢頃刻逆轉。很佩服身處劣勢氣勢猶占上風的趙匡胤,「你以為我死了,你還可以活命嗎?」「要不是你當年尊稱我一句大哥,我現在就能一劍殺了你。」真的只有苦笑了,這樣的情形,李煜還能被趙匡胤舉劍相逼,可是接下來卻是誰也無法預料吧,在鋒利的劍鋒下慢慢的走近,抬起祖上開疆辟土的劍:「能和你大宋皇帝同歸於盡,何嘗不是我的光榮。」

  娥皇的出現打破了僵局, 那個一直都舉止有度的女子倉惶的搬開趙匡胤手中的劍:「國主,是臣妾讓你這樣的…」――她是多麼的瞭解這個不算堅強的人,不忍見殺戮,不願動干戈,他手中從來拿的是筆而不是劍,然而今天,他卻與人刀劍相向,為的是她。從李煜初時的不知所措到下一刻淚流滿面,歷經多少曲折,他們夫妻的心終於完完全全的走到了一起,只是上蒼還給他們留下了多少的時間呢?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
  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自知來日無多的娥皇,帶著小妹來到她與李煜初識的音律坊,那裡他一個人孤零零的挑撥著琴弦,曲意淒涼。讓小妹在李煜旁坐下,自己去拿起擱置多時的琵琶,最後的合鳴,最後的絕唱。「婢子多幸,托質君門,竊冒華寵,已屆十年,世間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痛惜者,黃泉路近,來日無多,子傷身歿,無以報德。」她希望没有了自己他還可以好好活著,幸福的活著,她把小妹託付給他,但願他們可以相互扶持走完後面更加艱難的歲月。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一幕:李煜倒在床上絮絮叨叨的說著朝政,娥皇坐在一旁把玩著新舊制錢,細語寬慰。李煜一個側身,手觸到了枕下的絹包,正欲打開來看,卻被娥皇急忙搶去,「給朕看看。」全然没有了在朝臣前的威嚴樣子,搖著娥皇,膩的像個孩子。「給你看了,但你不能笑我。」「不笑。」他睜圓雙眼強作嚴肅,在娥皇小心打開的小包中一樣樣拿起來看,「龍眼,辣椒,噢――是在求兒子。」……略略的想起,依然感覺的到那滿室生春的溫馨,只是一切都只成往昔。

  大雨滂沱,人間歷盡悲歡;雨淚交織,他這一生最堅強的扶持已去,要傘又何用。蒼天何其殘忍,可歎竟連一個補償的機會都不肯留給他。「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淒淒。憑欄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他卻還不得不站起來,撐起這片江山。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摟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身為江南大國的六皇子,李煜卻未嘗干預朝政,然好生戒殺,本其天性。他不懂為蒼生計一統山河,只會俯下身去拾起滾落在地的水果;守護不住自己的國家,卻也願以他的方式愛他的臣民。歸德府驛站被扣,施巧計脫身,固然是博學多才、聰慧過人,更令我感動的卻是那份同甘共苦,「要走我們一起走」的心意。揮手止住欲再相勸的臣子,「朕來想辦法。」第一次覺得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一國之君,第一次見他的容顏微綻自信的笑容,他是南唐的君主,只要他還肯挺起自己的脊樑,南唐的臣民就還有希望。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那一夜前往江北,是没打算回來吧。為了江南百姓的福祗,他可以捨棄一國之主的尊榮,可以不顧個人的生死,「若能救江南百姓,臣願做釋迦國王。」可惜趙匡胤卻不肯給他這個機會,義正詞嚴的迫他北上,一句不甘的「為什麼?」脫口而出,他固然是弱者無力反抗,連最後一點身為文人的尊嚴也要被無情的踐踏嗎?他卻是不能也不願降的。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東風惱我,才發一矜香。
  瓊窗夢回留殘日,當年得恨綿長,
  碧欄杆外映垂楊。
  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江邊,廟堂,清冷,難眠。多少次夢裡相見,醒來只是一場空。當終於感受到懷抱中的溫暖,不願睜眼,不願相信那會是另外一個人。只是理智終於戰勝情感,逝去的人不會再回來。「你在宋宮快樂嗎?趙匡胤他對你好嗎?他們有没有人為難你?」那一刻花蕊夫人有一剎那的失神,她是知道這個江南國主的,流傳的他與大周后的恩愛,親見的小周后的執著。而當這個人真正的站在她面前,卻瞬間揭破她微笑著面具的偽裝。降妃,失去故國的痛;獵物,身不由己的苦。哪怕這只是一場戲,淚卻可以真實的流。

  我不知道李煜是何時明瞭這個圈套的,只不過對他而言,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吧。面前的雖然不是朝思暮想的那個人,可是為了這如此相似的容顏不再有淚,有什麼代價是不肯付出的呢!「如果朕不做,即使讓朕擁有江山,朕一輩子也不會心安的。」那一夜,他願以生死相搏。

  趙匡胤没有殺他,「你既有情有義,朕又豈能刻薄寡恩。」可是李煜卻受不起這份恩,生死由人的屈辱,只因是上邦的皇帝就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嗎?「娥皇是我的妻子,我們的感情不容褻瀆跟試探。」拂袖而去,第三次不歡而散的會面。

  李煜的為人,最可稱道的怕就是那份坦蕩的真情,滿懷赤子之心,待人一片真誠,也正因為如此吧,娥皇不肯背棄他;家敏護著他;窅娘感激他;花蕊出言維護他。潛入江南臥底的江正也為他所感化,從此誠心相對;南唐宮人也願同他共赴國難,生死相隨。然「雖仁愛足以感其移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江南還是亡在了他的手中。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誤殺良將、逼死忠臣,無論李煜懷著怎樣的不願,南唐還是在他的手中,一步步走向末路。堅守了經年,金陵城終是破了。

  守護不了這個國家,那就為它陪葬,紛飛的火蝶吞噬著多年的心血,也將吞噬他的生命,可是為什麼還是不可以?「您走了,宋軍進城,這百姓靠誰做主?您這不是要驅我所有江南百姓,都落入大宋的豺狼之口嗎?」「國主一向孝慈仁善,國主一向悲天憫人,連螻蟻都不忍傷害,您又何忍在這最後關頭,只求自己解脫,置億萬生靈於不顧。」緊握的雙手緩緩放下,遞降書、交國璽、禮數周全,讓心慢慢麻木,不要痛。

  臨行前他長跪祠堂,多少恨,多少淚。那麼多才多藝的一個人:工書,「筆意深婉」;善畫,「尤工翎毛」,「墨竹清爽不凡」;知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絕」;精鑒賞。當初,他因生奇貌,才華出眾,為避兄長猜忌,以詩文自娛,遠避朝綱。說起來是個聰明人呢,少了骨肉相殘,可是命運卻偏偏要他登上帝位,另一個悲劇。

  他從此有了帝王的權位和威儀,卻改變不了那溫宛的性子:國事危,臣下欲與契丹結盟,他卻還要替別人顧慮會不會引狼入室,「我們没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但契丹未必没有。」林仁肇欲奪回江北十四州,他卻擔心一起干戈,便禍及百姓……縱然是熟讀《閫外春秋》又何用?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要事事周全,便是一事無成。

  倉皇辭廟,垂淚對宮娥;月華天淨,只有空照秦淮。生亦何歡,死亦何哀……

  大殿之上,百官面前,他無驚無瀾的叩下頭去,「違命侯」嗎?心已死,看破了也不過如此。何況他答應過娥皇,何況他還有家敏,還有那些生命繫之於他的南唐臣民。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當年趙匡胤欣賞他的文采出眾,今而卻一個是開國之帝,一個是亡國之君。在偏殿,摒退了眾人,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對決,「你錯殺良將林仁肇,是為不仁;你逼死忠臣潘佑,是為不智;答應朕要照顧娥皇卻移情別戀,是為無情;怕死不敢來朝,逼朕大動干戈,這是無義。」是算總帳呢,可是卻為何有色厲內荏的感覺:「不殺你就是讓你苟活,讓你嘗嘗國破家亡之痛。」南唐已亡,江南盡歸其手,何苦還要如此咄咄逼人?

  「將來你以文治國,我以武統一天下。李六,你好好幹,我期待著我們未來較量的日子……」

  「這正是朕所認識的李六,是個有頭腦的人,……,可見他是個對手啊!」

  「他(趙匡胤)這個人雄才大略,有勇有謀,我一直覺得他不是池中物……」

  那些話猶在耳畔徘徊,他們卻走到了這一步。明明是已心下暗伏,猶逞口舌之利;縱是毫不退讓,當一人獨坐,卻再也止不住悲從中來,淚流滿面。

  花蕊夫人死後,趙匡胤帶著陪他半生的娥皇畫像孤身來找李煜,這時的他是有些羡慕李煜的吧,縱然失去了一切,李煜也還可以有詞相伴;而他在至尊的寶座上,心卻日漸荒蕪。一直在想,他對李煜究竟懷著怎樣複雜的感受:羡慕、嫉妒、仰其才二而恨其人,然而一切都過去了,因為娥皇,他們終於可以平靜下來,為這一生最愛的女子,一起喝杯酒。

  不久,懷著北漢未滅的遺憾,留下「斧聲燭影」的疑案,趙匡胤撒手塵寰。府門外,風蕭瑟,李煜設案相祭,薄酒一杯為趙大哥送行。而没有了趙匡胤的庇護,李煜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為詞而生,因詞而亡,每當想到那個紛飛落雪中孤寂的身影,心總會一顫,到處尋找歷史上有關他的痕跡,想要多瞭解這個人,卻又不忍見那些殘酷的文字:「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的後主;「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的後主;「肉袒出降」、「自言其貧」的後主;「凶問至江南,父老多有巷哭者。」的後主……也許更喜歡的還是劇中的李煜,國事上多了幾分盡力而不得的無奈,氣質上多了幾許不肯低頭的風骨。

  看他眉目如畫,美滿幸福;看他眉頭漸皺,步履維艱;看他悲傷絕望,無力回天……不是冰冷冷的文字,卻是活生生的真實。他愛娥皇,人生難得一知己;他戀家敏,笑顏撥得烏雲開;他喜讀書,工書畫,知音律,詞作流傳千古;他厭政務,雖盡力治理國家,終力有不逮,國破家亡。他是個凡人,並非是傳奇、故事,拉鴨子上架也能成就一番偉業。鍾愛的,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喜的,只是平平常常。在祠堂,他失聲痛哭,他真的很想做個好國主,真的很想對得起這片江山。可是卻做不到,遇蛇驚魂未定,拔劍卻難揮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終歸只是個讀書人。

  他的一生是一個個難以解開的結。娥皇的死他悲痛欲絕,可移情別戀他總有責任;南唐亡于宋也許是個不可避免的命數,可他本有機會做的更好;歷史給了他一個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舞臺,卻被他演成一幕慘不忍睹的悲劇,無奈走上已經搖搖欲墜的龍椅,喪妻,喪子,亡國,人生總有諸多不如意,只是他總還没有放棄,「千古真情一鐘隱,肯拋心力寫詞經」,從此那些便不只是他一個人的苦,一個人的痛,而是千百年來多少與他情相切、意相近者的共同感觸,他的人生終還是以另一種方式大放異彩。



後記:
  起初是被這片子畫面打動,慢慢看下來,才發現值得稱道的地方很多:美輪美奐的佈景,色色精美的服飾,搭配得宜的音樂,頗費心思的剪接。三角戀固然可恨,故事編的卻算圓滿,更由此喜歡上了李煜。那些詩詞,或書寫筆端,或畫外吟娥,或做插曲穿插其中,和諧了意境,甚或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一種說不出的玄妙感覺。而李煜的一些臺詞也是詩一般的語言:「從今日起,我李從嘉願香燈翠屏長伴妝側,你我二人共享畫眉之樂,直到白頭。」「可以不登高憑欄,卻無法不瞥見暮春的愁慘,不論夜裡或清晨,不想聽,不想看,可是落花敗葉的聲音,不斷的在你耳邊回繞著。」一個很費了些心思的作品,實在難得。



回品評《李後主與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