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奇隆、心情故事



作者:冰灵
2004/06/23


(前记)

  已经很久没有那种用笔记下自己心情点滴的冲动了。

  小学的时候也曾推开文学那扇虚掩的门,在那个缤纷的世界里兴奋不已;也曾有过作家梦,梦里的我用那支笔写我所深深爱着的这个世界。然而现实文坛的残酷,周围人的不解,无情地把我的梦染成灰色。接着我又疯狂地迷上了理科。于是那个文学的世界离我越来越远,我开始认定见花落泪的那份敏感丰富的心情不属于我,那个曾经舞文弄墨,曾经快乐地用文字肆意地宣泄内心感情的我变得若隐若现,试着伸手去抓,却是一片虚无。感性的心被我硬生生地冰封,于是我自命不凡地认为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唤醒那个「我」,再也没有什么人能够让我有主动地提笔为之写点什么的欲望。

  直到最近。

  最近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就像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所驱使,我终于决定要为他提起笔,也为自己提起笔,记下青春时期这一段追寻偶像的心情轨迹。

  也许过不了三年,回过头来我又会觉得此时的我幼稚,就像现在长辈们对少男少女们为「偶像」而激动不已感到不可理解。但这是一种必然——青春年少时候追星是必然的,长大成熟后发现自己当时不可理喻可能也是必然的。不同时期的人,不同时期的思维,不同时期的心情,注定了会有截然不同的故事。

  我愿意从最初的那一刻开始写。写他,也写我自己。写作在他的歌声中开始。

  ※  ※  ※  ※  ※  ※

  他在娱乐圈的资历算得上如今新人眼中的「老前辈」了。18岁,就在与现在的我同龄的时候,他开始走上这条对他自己而言充满矛盾的路。于是他的青春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文档,他的成长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脚印。有过阳光,有过风雨,无论如何他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于是我看到今天的他。15年了,15年占去我年龄的六分之五。

  我在脑海里搜索着自己第一次知道他的那个时间。记忆把这「第一次」就定格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某一天。那时的我知道的明星寥寥无几,对整个娱乐圈毫不了解,反倒是对那些哼哼唧唧的所谓流行歌曲嗤之以鼻。它们要么调子让人心惊肉跳,要么歌词莫名其妙。

  可就在深秋的那一天中午,无意中看到的那首《祝你一路顺风》的MTV就像一缕微微的秋风掠过我平静的心湖,并未掀起阵阵浪花,可却泛起了圈圈的涟漪,是那么的轻柔舒缓,是那么的动人美丽。黄色调为主的MTV画面一出现就紧紧抓住我的心。

  铁路,火车,月台,行囊,一个在瑟瑟秋风中独自伫立在铁路旁的男子偶尔低着头缓缓地挪着步子,偶尔抬起头用一种忧郁伤感却又包含无限深情的眼神望着什么、等着什么,似乎还要说什么——如果把这样的画面比作一首诗,那这些就是诗的意象、诗的灵魂、诗的精髓。而那空灵的曲调,那恰到好处的歌词把这一切完美无比地串了起来。

  开始时的轻轻哼唱——「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你深深的沈默……」——饱蘸这泪水却又不肯让它流下;高潮时的激情表达——彼此沉淀了千言万语却都不肯说出口,怕对方伤感,怕对方担心,于是选择了自己扛;高潮到结尾部分的深情祝福——「我只能把眼泪流在心里,面带着微微笑……」——那会是怎样一个醉人动人感人的笑?(而若干年之后的今天的我,才明白这句歌词的深层含义,除了离别之情,是否还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困难的态度,对周围一切爱着他和他爱着的人的态度?或许答案不得而知,又或许答案不言自明。)

  道不尽的离愁别绪,唱不尽的挚友情深,一切最真最易触动人心的东西都被浓缩在那悠悠旋律和琅琅上口的歌词中,却又随着歌者的演绎和画面的推进逐渐铺展开来,延伸到内心的最深处,于是,记忆中的、情感中的很多很多将被时间尘封的东西无可抗拒地被重新拾起。

  这支MTV我总共看过3次,最近一次看至少也是4年以前了,但从第一次开始,它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了。为什么——是因为它的超凡脱俗吗?是!画面十分简洁,没有一些不必要不相干的枝节;曲调婉转优美,歌词真情实感。还有吗?现在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有。是画面上那个男子的眼神,是他唱歌时那种独特的嗓音和独特的演绎方式,这也许是最为超脱的。

  当时我好奇地记下他的名字,吴奇隆——这个曾经被我在心里呼唤过无数次的名字。我当时还很好奇他的嗓音,尤其是高音部分的演绎,很怪,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我的心弦,我彻底屈服。学过声乐的我试着自己唱,结果我尝到了让自己哭笑不得的失败。他真的很厉害——我对自己说。

  但过后心湖的涟漪也随着消失了。我并未对他产生太大的兴趣,就像当时我对整个娱乐圈的是是非非一样,我只是凭直觉感到他应该很有名气。

  小学即将毕业,我去一位同学家。她在看影碟,我再次看到了他。于是我就跟同学说:「这个人我知道,他叫吴奇隆,他唱歌很好听。」我注意到了她眼里的光彩,她很激动。接着她说他是小虎队成员,他很棒,他很多东西都会,最后还补上一句:「我太喜欢他了。」我一笑而过,当时班上已有一些同学开始「追星」了,我却自命清高地认为他们不可思议。

  小虎队在我脑海里也是模模糊糊的,只记得在我三四年级的时候总有一些贴纸上有小虎队,同学拿来跟我交换美少女的贴纸,我死活不肯。

  小学阶段就这样过了。他并未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每有人提及他,我就总是那句话:「这个人我知道,他唱歌很好听。」我未预感到他将在几年后走进我的内心深处,也未预感到还是他的那一首歌对我初中的一次比赛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  ※  ※  ※  ※  ※

  上了初一,对中学生活是那么好奇,反倒把他淡忘了。然而与此同时,我卸下了内心对娱乐圈的那堵墙,开始关注电视上明星的一举一动。而这个时候,他又在哪里,在干什么呢?现在想来,这段时间可能就是他在香港拍电影的时候吧。也许生活上的不如意、工作上的压力把他压得很苦,也许在香港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他拚搏得很累,又也许……都不得而知。但他在内地却像是消声匿迹一样,是的,就在那个时候整个娱乐圈正在崛起,报纸上也开始有了「娱乐版」,可我却从未见过那三个字。所以在记忆中他正变得越来越淡。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本娱乐杂志上介绍《创世纪》一剧即将开拍的消息,一句「台湾着名歌手吴奇隆也将参与该剧的演出」让我的心隐隐被触动了一下,MTV上那个忧郁男子在回头张望的画面再一次清晰。原来我猜得没错,他真的是很「着名」——我想。

  我依然没有太多的冲动,毕竟我很少会喜欢一位歌手,因为单凭一首歌的演绎我无法更多地了解歌手的情况,而莫名的「一见钟情」又不属于我这样的人。

  可是——我现在还在想,如果真的毫无感觉的话,那为什么当时看到那句话时我的心会被触动?为什么到现在我竟然能够清晰地排列起关于他的记忆碎片,而且没有遗漏?这点点滴滴是铺垫,是伏笔吗?我笑了。

  关闭了已经反复放了很多遍的《祝你一路顺风》的窗口,我又开始放起《双飞》。

  可是心里那扇对《祝你一路顺风》而开的窗口却是无法关上的了,于是我让阳光透进来。从这首歌我知道了他,因为这首歌我感谢他,到后来再次听到这首歌时我无法控制地迷上了他,这首歌就像一根线,把这一切都巧妙无比地穿起来,我唯有服输。

  初二参加英语竞赛。经过层层选拔我得以参加最后的决赛。时间是在一个周日的下午。那天父母都去了离家较远的地方为奶奶庆祝生日,我独自一人在家对着那些英语单词。也许是心情太过于紧张的缘故,我开始烦躁不安,开始读不下去,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劲的忘词,恶性循环后我更紧张。快要出发的时候,我的状态已经很糟糕,信心荡然无存。

  然而就在下楼梯的时候,我再一次听到了那首1年前曾深深感动了我的《祝你一路顺风》。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闪过一丝光亮,心情那片天空的乌云开始出现了金边。我站在那里,感受着奇隆歌声对我的抚慰。躁动不安的心被悠悠的歌声轻轻地抚摸着,逐步逐步走向平静。狂风大浪的心湖在苦苦折腾了一番之后又恢复最初的那片平静,那种感觉我只能用最朴实的词语「舒服」来形容。更何况,那是在我即将参加一次重要比赛之前,在我即将放弃希望选择退避的时候。

  一路上我反复哼唱着这首歌。我对自己说,点这首歌送给自己吧,祝我一路顺风吧,祝我顺利发挥吧。到了考场,我早已在奇隆的歌声重新拾起往日的那份自信,坚实的脚步伴我走进去。

  今天想起这件事眼圈仍会湿润。我感谢他,感谢这首歌。那天我发挥得很顺利,而成绩出来后我也确实惊喜了一阵,那是我自选拔赛以来最好的成绩。短期内我的水平不可能提高得这么快,这只能说是精神的力量吧。有了这首歌的支撑,我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

  如今当我要参加重要考试的时候,我都会放这首歌给自己听。

  也许明年高考的时候,我还会这样做。

  一定会的。

  ※  ※  ※  ※  ※  ※

  写过了《祝你一路顺风》的MTV,写过了《侠女闯天关》,是时候写一写被他自己认为是「表演里程碑」的《萧十一郎》了。

  我一直想写。可我一直下不了笔。

  就像眼前摆着一个水晶球啊,想伸手去触摸,却怕抹去它的光亮;想把它画下来,却怕手中笨拙的画笔糟蹋了它的晶莹。

  幸亏有人懂我。心含说得好:越想写却越怕写不好。——奇迷的心都是相通的,对他的爱无疑是我们彼此心灵间的通行证。

  萧十一郎是完美的。是奇隆塑造了这份完美。面对这份完美,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狂热;面对这份狂热,我更不敢下笔,我怕因此而忽略了更美的存在;于是我暂时选择了放弃,待热情冷却下来后,再作一番理性的心情整理,也许那样会更好。

  跳过萧十一郎,我愿意用笔记下他给我的另一种形式的感动。

  感受他的歌。

  ※  ※  ※  ※  ※  ※

  已记不清多少个深夜,当我心情极端郁闷的时候,当我学业上遭受诸多不如意的时候,当我感觉压力太大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便一次又一次重复那串再熟悉不过的动作:打开音箱,点击「Nicky MP3」文件夹,点击「流星」或「双飞」或「烟火」;悠扬的旋律开始飘出,空旷遥远的歌声飞入我的心。

  于是泪水再也止不住,我任它畅快地流下。在他的歌声中,多少次我终于撕下平日在众人面前坚强、自信、乐观的面具,独自面对真实世界里那个内心其实也脆弱其实也伤感的自己——没有他的歌声做催化剂,我心灵最深处的东西不会被触动,那个真实的我也不会出现。

  做人很累,尤其做学生,做一个在别人眼里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从小是这样,长大了也是这样,拚死拚活去维护罩在自己头上的光环。周围的每个人都在关注着自己,于是只能选择放弃许多我所想所爱的东西,甚至放弃掉自我的个性,磨平自己的棱角,无形中为自己套上一副框框枷锁。这一切,都只为让光环的色彩不会黯淡下去,让亲人不会觉得丢脸。我并不后悔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我遗憾自己放弃了那么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我懂,我愿意沿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虽然这很苦。高处不胜寒,我不能向朋友诉苦,我不忍再向父母发泄。但,我也不能让泪水积压,否则我会垮。

  在他的歌声中,我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决堤;在他的歌声中我一次又一次面对真正的自我;在他的歌声中我一次又一次痛快地宣泄。之后,就像伤口被药水涂抹过,一阵剧痛侵袭之后有了一种舒服的快感,彻彻底底地释放,彻彻底底的轻松。不需要疯狂的倾诉,似乎在他的演绎中许多共同的东西已引起心灵的共鸣;不再需要朋友的安慰,他的歌声就是给我的心灵以最大的安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压在心头的千斤重担被歌声所化解。心灵郁闷的空间已被希望所占据。

  虽然一路依然辛苦,但有了希望就有了灯塔,目标明确,前方清晰可见。于是,我进入梦乡。也许梦里我又听到他的歌声,也许梦里我还挂着泪花,也许………但第二天醒来的我,一定是一个崭新的我。

  十五个年头,生活的风风雨雨,娱乐圈的风云变幻,岁月沉淀在他身上的,是年少时没有的成熟、坦然、从容。在采访中曾被多次问及从一名运动员一夜之间变成无数青少年崇拜的歌星的感想,他总是真诚地以一颗平常心道出自己当时的无奈、彷徨。

  今日的他也许已经对那段岁月看得很开,就像他自己说的,在这份工作中他也发现了许多的快乐,而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是这样。但从中我却隐约了解到在那段漫长的日子里面,当他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时的不适应、孤独、紧张甚至是内心的挣扎、煎熬。

  他喜欢简单的生活,而复杂得如同大染缸的娱乐圈显然与他的生活理念想去甚远。他是否把这一些情感都凝聚在自己的歌声?是否歌声中我们听到的那份自然的淡淡的伤感、惆怅,正是源自他内心最真的那份情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字字句句都伴随着乐曲从心间小溪缓缓流出,本真的东西最能打动人;歌中唱的多是爱情,这似乎离我较远;但洋溢于其中的那份情感常常与我听歌时的心情吻合,如同坐在我面前的是心心相通的知己好友,「一个眼神我就懂」,又何须多费口舌?

  我甘愿醉倒在他的歌声中。

  流行歌坛的新歌层出不穷,而我却无法从中再找到与听他的歌一样强烈的情感共鸣。要么是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要么是矫揉造作的柔情似水,只有听他的歌,像一阵清风,如一股清泉,给心灵一片宁静的天空,让思绪自由驰骋,不受外界打扰。

  「梦里为什么,还有个十字路口?心情那片天空,多少流浪的海鸥…」——《十字路口》

  「今生有了你我梦一回,来世等你将我醉…」——《双飞》

  「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拥有,如果时光能够再倒流…」——《烟火》

  「残留在你心中,泛黄的拥有,梦已经不能再从头…」——《流星》

………

  可能是采用了环绕声的技术吧,这我不懂。他的歌总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背景空间总是很广阔。宛如在蓝天下,闭目躺在草原上,隐约地从天际传来清澈、空灵的歌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并不圆润的嗓音略显嘶哑,而不一样的感觉正在于此。高音部分更是漂亮。

  现在他已很少开口唱歌了。歌迷们望穿秋水等着他的新专辑。总有歌迷担心他荒废了唱歌,再怎么说他毕竟不是学唱歌专业的。不过近期的《转弯》、《隐痛》、《白》足以让歌迷们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他的声音越发成熟,而在歌唱上情感的拿捏方面把握得更为准确。《转弯》他轻柔地演绎,而《白》是他激动的表达,《隐痛》中偶尔的颤音把萧十一郎的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用再多说了。

  有的只是说不出的爱,和说不出的感谢。

  ※  ※  ※  ※  ※  ※

  为他写点什么的念头萌生出来后,酝酿已久的感情以令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方式爆发出来。

  ——一发不可收拾的,于是有了长达六千多字的《我.奇隆.心情故事》的(一)~(五)。

  拿着笔我重温多年前的那种感觉——在空白的稿纸上痛快地挥洒自己的心情,痛快地任自己的思绪毫无羁绊地驰骋,不需受种种束缚和限制而故作深沉,不需因种种顾虑而掩藏自己的心。天马行空,潇洒坦荡。

  我享受这种感觉。平时我蒙着面纱待人接物,那是迫不得已;而在这个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撕掉那层面纱,以文字为镜,照出一个真实的我。

  但我仍清醒着。这种感觉刚刚被我抓住,可很快地我会咬咬牙任它从手指缝中溜走。

  再过两天,我的假期就要结束。也许,真的就是「峰一回,路一转」——我要转个弯了。一条艰难的路会在转弯处为我铺开。

  这是关键的一年。也许经历过了,我又会淡淡地付诸一笑,把它看得很轻。但至少现在,它在我心中的量,是难以掂量的。我愿意为它一步步走上那条艰难的路,即使布满荆棘,光着脚丫我也愿意去走。甚至,我愿意为它割舍掉一切我所深爱着但可能影响我学业的人和事——但,这不包括他。

  因为,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是不愿去尝试的。

  因为,他就是我心灵的依靠和寄讬。

  的确,他离我很遥远。虽然我可以经常看到关于他的报道,我可以偶尔看到他的电视专访,听到他在镜头前诉说着属于他自己的心情故事。可是,那个真实的他呢?我从未见过他,我更不敢说我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我不否认我对他爱得很深。正是这份距离感和这份很深得爱,使得在我心中,他似清晰似模糊,似真实似朦胧,他是他,他又不是他,似乎那是一个被我理想化了的他。

  是的,我把他完美化了。在我心中,我用我自己认为的完美去塑造他的形象,于是我找到了自己心灵的理想寄讬。理智告诉我,完美不可求;可这又何妨,在现实中完美的确不可求而且也不必要,但作为一种理想的寄讬,作为一份心灵的依靠,难道还需顾及现实的束缚而不愿去创造完美吗?现实中的他必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但这无所谓。我不企盼能够见上他一面,我只需要他在我心中的那一份完美。有了这份寄讬,在「高处不胜寒」的空虚和焦虑中,我的躁动不安可以得到舒缓;有了这份寄讬,在各方面压力之下我能有一个给我力量的依靠,我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有了这份寄讬,在我茫然无措的时候能够及时从中走出。这就够了,不是吗?这也就是长辈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偶像的力量。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选择了他作为我的偶像;而他与其他人的偶像不同的是,他比他们更接近我心中的那份完美。我欣赏他的那份单纯、谦虚;我敬佩他的认真、执着。但愿他能继续保持。但愿他能过得好。

  《我.奇隆.心情故事》到这里真的要划上一个句号了。

  不管这个句号划的是否圆满,这段日子我的心路历程将会永驻我脑海成为一段宝贵的记忆。而在E视这里,我也有幸交到许多的朋友,得到了许多的关心和鼓励。

  向你们说声谢谢。

  也向你们说声再见。——「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

  但愿你们也能过得好。



回《奇毒攻心》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