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系列1:东汉中期的历史背景

《至原发表讨论处》

作者:山居
2003/10/12



  在《隆之传奇》看过了《丝路豪侠》的故事概述,这部戏很可能是发生在永建2年(公元127年),班勇、张朗相约征焉耆,张朗负约先攻焉耆,后班勇因之“征下狱”期间。

  那么,它就处于东汉中期。(习惯上将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至汉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这段时期算为东汉中期。)

  东汉中期,社会形势,政治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汉和帝起,高层权力机构开始显示不稳定趋势,根本原因是皇权与士人两个集团的不协调,显示的状态则是出现幼主登基后,宦官、外戚轮流摄政,士人坚决反对皇族的“家天下”主张,要求在政治上可以有与他们在经济上同样的地位。(经济地位高,但没有与之符合的政治地位,是不能令他们满足的。)

  其矛盾逐渐激烈,最终使国家机器处于瘫痪,加上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使东汉走向灭亡。

  在这个逐步开始走向激烈的过程,各个利益集团发生了激烈而错综复杂的斗争,社会开始处于动荡与混乱。

  但在东汉中期,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发展。首都洛阳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商业发达的都市,其富庶繁华,远远胜于西汉首都长安。班勇的伯父,大史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就对长安、洛阳进行了很详尽的比较和描述。张衡的《二京赋》续班固的《两都赋》而作,对世俗生活的场景的描述更加华丽,也更加详尽,简直就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中原的发展带动向外的拓展,西域方面,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单从经济方面讲就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诸国,贵霜王朝(现今的伊犁以西直至中、小亚细亚一带)、安息(现今伊朗全境及阿富汗的一部分)、身毒(现今印度、巴基斯坦及孟加拉一带以及阿富汗东部一带),乃至阿拉伯半岛、古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交易多方的经济进步。

  在这里要忍不住得意一下: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学者要了解这些国家的这段历史状况(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这段时间),除了古罗马帝国,其他国家的历史很大比例要按照中国人所写的《史记》,《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而《后汉书.西域传》的成书的参考依据完全就是班勇所写的《西域传》。

  瞧瞧,班勇多伟大,不但和父亲一起重开丝绸之路,还能写书,别的国家自己的历史还要看班勇这个外国人的记录。

  看得我得意死了。

  西域商队被称为“国中之国”,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王国,通过贸易连接中原、西域,甚至能够主宰许多西域小国的政局,影响东汉王朝的决策。

  在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开始动荡的时期,商场如战场,一切的热血豪歌,慷慨激昂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所以,《丝路豪侠》的发生顺理成章,无论故事多么惊心动魄,曲折动人,尔虞我诈,在商场上都是天经地义。

  这么看,似乎可以将《丝路》看成是一部古代的商战片啊!

  我的发散思维又要来了……



回品评《丝路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