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评论9—-续评有人说爱我

《至原发表讨论处》

作者:山居
2004/01/25



  看完这部戏,总觉得这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戏,或许是见仁见智的缘故,山居更愿意将它看作是一部讲述人性弱点的人生悲剧。不知怎的想起了很多年前看过的那个著名的悲剧故事“劈棺惊梦”,开篇第一句就是: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无法战胜自己的情感。

  奇怪,总觉得吴在演悲剧时好像更出色一些,就连《萧十一郎》中都觉得悲伤的情节更能打动观者的心。摇摇头,难怪世界名著十之八九是悲剧。

  篇头播放字幕时的画面又让我想起了《云上云上》这本书。虽然故事情节风马牛不相及,却觉得悲剧的氛围颇为类似,只是《有人》似乎给我的感觉更深邃一点。导演或许是想用缭绕的云雾来暗喻影片中主角情感与理智的迷茫、人生道路的迷茫?

  不想过多说故事情节,因为这部戏不是说情节可以说得清的,可以说出它的味道的,必须要看过才能有感觉。因为是奇迷的缘故才看这部戏的,单单注意一下吴在戏中的表现,没注意别人,就只能单说一下吴在戏里表现了。

  首先是外形。看到以前吴在朱导的戏中的形象都比较阳光,《有人》一戏中想来是为了配合角色的性格设定与融入全戏悲剧的基本基调,吴的发型比较颓废一些,设计得相当贴切。

  在戏中吴原先比较穷,又是画画的,所以经常牛仔T恤。那件高钊文自绘的“四耳梵高”的T恤虽然是为推动情节发展而设计,但个人看来就算抛开它的象征意味,仍极具艺术的美感,相当符合一个年轻的落魄画家的身份。

  三年后的高功成名就,但背上生活的包袱,喝下自己酿就的爱情苦酒,服装也随之一变。不再是当年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自画T恤,正装在身,完全是一个养家糊口的OFFICEMAN……那份少年轻狂早已随风而逝,变化得何其迅速又何其自然。

  关于演技。应该说比起以前的作品,包括《梁祝》都好。觉得这部戏是山居目前所看过的吴的戏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戏有些不需要演技(诸位应该知道指的什么),有些比较接近本色表演,(《梁祝》虽好,但显然很大原因是初涉影坛不久,表演比较青涩本色的吴正好比较贴合梁山伯那比较纯、淳的性格。如果演完几部朱导的闹剧再去饰演梁山伯一定会失神。徐克不愧是慧眼独具的大导演,在一个合适的人生阶段挑选了一个合适的人饰演了一个合适的角色。)而在这之后山居所看过的《侠女》、《萧十一郎》、《少年王》、《追梦》、《名捕震关东》等等戏,抛开戏本身的品质高低不论,吴在其中的演技始终是全剧的一个亮点。

  其它先不说,说一下个人在平日看戏时最会注意的眼神戏。平日看戏常爱看演员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反而对最突出的面部表情常常视若无睹。曾在“蜻蜓点水”系列品评《天生绝配》那篇文章中提到过一句,说吴在《天生》全剧中都没有一个好好运用眼神来表现角色内心世界变化的镜头,还开玩笑说大概吴那时还不太懂得怎样开发自己天生的丰富资源——那对绝对能淹死人的眼睛。(唉,说到这里又想起“水”漫山居那变化万千的眼神了,痛苦啊!)  相对而言,吴在《有人》一片中的眼神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了。高钊文在戏中各个片段,不同的情节进程、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眼神的变化绝大,可以很清楚地读出高此时的心境。

  初识阿珍两人之时正逢恋人爽约,心情低落时的眼神寂落,虽然低着头仍然一览无余。难怪阿珍两人一眼望去就能断定此人正在失恋。这段情节由山居看来也是顺理成章,毫不突兀,吴的眼神在此增色不少。

  当高被这两个女子当面指出“失恋”时,顿时涌上了那种任何人都会有的一种不欲为人知的心事被揭破时的那种恼羞成怒的感觉,瞬间的条件反射就是瞪着两人,怒喝一句:“闭嘴!”一言出口,方发觉自己的失态,明白自己的确失恋了,心境立即又跌回冰点,自怨自艾,伤心颓废。吴在此刻的眼神变化细至毫巅,层次分明,转换迅疾又不觉仓促,毫无斧凿匠气,可谓难能可贵。

  这段戏可算纵向式的眼神变化,相对的吴也有横向式多种情绪并存的眼神戏。后来有段戏,高与阿珍一席长谈后,冒雨冲到杂志社头目的办公室,瞪着他说:“我要请假!”那刻高的眼神又是另一种味道:痛苦、绝望、茫然、愤怒、反抗、酸涩、后悔、狂乱……心中的五味纷杂,情绪的激动失控,几多并存的色彩全部都从这对瞪大的眸子中投射而出,恰似井中月映天上月,一丝无漏,更一丝无误。

  其它还有不少戏吴的眼神都极出色,不在此一一列举,免得被人说啰嗦。

  看了这些段落,不得不承认,吴的眼睛的确较之常人要优秀许多。一句话:天所赋与,非强求所能得。



回品评《有人说爱我》